6月24日,如祺出行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发布聆讯后资料集,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
值得注意的是,如祺出行的第一大股东为广州国资委控股的广汽工业。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广汽工业直接及通过广汽及中隆间接于本公司已发行股本中拥有约35.21%的权益。
或许正是因为背靠巨头,如祺出行成立短短数年,便已经完成了三轮大额融资,并且每一轮融资均由广汽系领投。
虽然有着众豪门的“慷慨解囊”,但如祺出行仍面临着迟迟无法实现盈利的难题,为了破局,公司尝试打造开始推动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及商业化。
腾讯、广汽背书
如祺出行冲刺“自动驾驶运营科技第一股”。
近日,如祺出行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事实上,这是如祺出行第二次递表。据悉,2023年8月18日如祺出行首次递表,失效后又于今年3月末前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由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和农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时隔三个月如祺出行终于如愿通过聆讯。
如祺出行招股书显示,公司作为中国的出行科技与服务公司,能够整合汽车和出行服务行业的丰富资源,服务并连接出行行业的各类参与者,包括乘客、司机、整车制造商、车辆服务提供商及自动驾驶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的解决方案供货商。
招股书显示,ipo前,广州国资委控制90%的广汽工业直接持股15.31%,通过广汽集团旗下的中隆持股19.89%;腾讯持股为18.41%;广州市公交集团持股为5.68%。
同一赛道的小马智行对如祺出行持股5.34%;滴滴则通过jovial lane持股2.84%。此外,
红峰投资、达溢投资、china drive均持有2.84%的股份。
不难发现,如祺出行自成立前,便被打上了广汽的“烙印”。如祺出行目前的ceo蒋华便来自于广汽,气曾在广汽集团领导服务贸易板块多项创新业务的组建,同时带领广汽商贸有限公司发展成为行业知名企业。
背靠巨头也让如祺出行获得了众多资方的青睐,据悉,ipo前,如祺出行经历的3轮融资,均有广汽系的身影。具体来看,2019年3月14日,广汽、tencent mobility、广州公交集团、红峰投资、达溢投资、higher capital及滴滴联合成立如祺出行。
根据招股书内容,创始轮融资总金额达9亿,其中,广汽投资金额高达3.5亿,腾讯紧随其后投资金额为2.5亿,这轮融资完成后,如祺出行估值达到10亿元。
2022年4月,2022年4月,如祺出行完成了超10亿元的a轮融资,小马智行、文远知行、sparx、瑞盛亚洲、广州产投集团、岭南商旅集团、工控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者参与投资,投后估值为30.1亿元。其中,小马智行同意以总金额1500万美元认购合共4696306股a轮优先股。
仅仅时隔一年多,如祺出行又在20023年8月完成8.42亿元b轮融资,由广汽工业领投,多家产业基金及财务投资人跟投。此轮融资后如祺出行的投后估值达到53.6亿元,这也意味着,成立后仅4年,如祺出行的整体估值已经翻了5倍。
尽管如祺出行有着众多豪门的鼎力支持,但从招股书情况来看,亏损仍是公司急需解决的难题。
难解亏损“顽疾”
目前的如祺出行,仍处于增收不增利的阶段。
从营收角度来看,如祺出行的增长态势颇为稳定。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出行服务平台的注册用户数已达到2380万名。
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截至2023年底,如祺出行在大湾区的用户渗透率超45%,排名第二,在大湾区网约车行业的市场份额为6.9%,排名第二,在中国网约车市场的市场份额为1.1%,在全国排名第八。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如祺出行网约车服务的订单量由2021年的4600万单增加至2023年的9700万单,年复合增长率为45.4%。
此外,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资料,截至2023年12月31日,如祺出行的交通运输部订单合规率17次名列第一。
这使得公司出行服务的收入由2021年的人民币10.1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人民币12.5亿元,并进一步增加至2023年的人民币18.1亿元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9%。
事实上,出行服务一直是如祺出行营收的支柱业务,出行服务收入的不断增加,也使得公司总营收不断向好。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如祺出行总收入分别为10.14亿元、13.68亿元、21.6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6%。
然而,不断增长的营收却未能带动公司利润的增长。数据显示,上述报告期内,如祺出行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6.85亿元、6.27亿元以及6.9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20.05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6.69亿元、5.31亿元、5.41亿元。
事实上,长期以来如祺出行都处于负毛利率状态下运行,报告期内,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24.2%、-10.7%、-7%。
据悉,这主要由于如祺出行在大湾区的主要城市迅速建立业务并提高公司在该等市场的渗透率所产生的成本及开支。
对此,如祺出行在招股书中表示,预计在2024年、2025年及2026年将继续产生净亏损及经营净现金流出,因此公司将通过扩大业务规模及促进收入增长;提高毛利率;提升经营及管理效率及改善流动淨负债状况来实现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网约车赛道的日益内卷,也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公司的利润。
赛道内卷加剧
近些年,网约车赛道竞争加剧,各平台陆续谋求ipo。
据悉,6月12日,曾五度递表的嘀嗒出行,终于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在6月28日登陆港股正式交易;背靠吉利的曹操出行也在4月29日首次递表港交所;上汽集团旗下享道出行ceo倪立诚也曾表示将在2024年下半年筹备并启动ipo计划;此外,从纽交所退市的滴滴,也有意赴港。
不难发现,包括如祺出行在内的众多网约车平台,都在加速上市步伐,意图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事实上,如祺出行不仅要面对同行的竞争,还要面对聚合平台的竞争。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通过聚合平台履行的网约车订单比例由2018年的3.5%增至2023年的30%,聚合平台的订单占比在逐步提高。
如祺出行三方订单及收入增长趋势,与行业趋势一致。2021年至2023年,在第三方出行服务平台下达的订单产生的收入分别为2.04亿元、3.36亿元及10.37亿元,分别占网约车服务总收入的20.3%、27.0%及57.2%。
同期,来自第三方出行服务平台的订单量分别为730万单、18.70万单及5700万单,占总订单量的比重也暴增至2023年的58.6%。
为了破局,如祺出行于2021年开始推动robotaxi的开发及商业化,蒋华也曾表示,“出行行业的拐点在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如祺出行于2022年10月成为全球首个推出有人驾驶网约车与robotaxi服务商业化混合运营的出行平台,其robotaxi运营科技平台可与各种自动驾驶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的解决方案以及robotaxi车型兼容。
事实上,如祺出行在确实非常重视robotaxi,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底,在无人驾驶出租车方面,如祺出行robotaxi服务已运营累计20080小时,覆盖545个站点。
然而目前,如祺出行的robotaxi业务还处于投入期,远未能实现商业化,包括robotaxi的其他业务收入只有百万元
为了robotaxi更快走向成熟,公司不吝于科研投入。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如祺出行研发开支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5%、7.7%及5.5%。
随着如祺出行ipo的临近,公司有望获得进一步赋能。
在宠物行业市场格局大变动之下,企业做出适应性调整和前瞻性布局,长期主义成为共识,创新技术和品类也在不断的突破自身的边界。
5月17日,天眼查法律诉讼信息显示,近日,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白金酒销售有限公司、贵州白金酒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
美国当地时间1月30日,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宣布将裁员1.2万人,同时恢复每周五天在办公室工作的政策。
“五年前,茶饮品牌创始人们关心的是产品与加盟管理;三年前,他们关注的是资本运作和供应链建设;现在,他们更在意第二曲线与品牌内涵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