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鸟生物,市值一度触达300亿美元,股价最高点时为152美元/股,但截至美东时间8月21日收盘,蓝鸟生物报0.7美元/股,市值仅剩1.38亿美元。一家百亿美元市值药企,就在这短短几年时间内,彻底跌落了。
作为基因疗法先驱,蓝鸟的手中握有三款基因疗法:zynteglo,美国定价280万美元;skysona,定价300万美元;lyfgenia,定价310万美元。三个产品自2019年相继获批,一个赛一个昂贵,但全都销售惨淡。
8月14日,蓝鸟生物公布了2024年q2业绩,两个数字再次让投资者大跌眼镜:去年年底刚获批上市的镰刀型贫血疗法产品lyfgenia,只有4名患者接受治疗,skysona从q1到q2只增加1名接受治疗的患者。另外,公司q2营收为1610万美元,管理层认为现金流只足够支撑公司运行至明年q2。
消息一出,失望已久的投资者再次“用脚投票”,蓝鸟生物当日大跌23%。
天价疗法卖不出去
2024年q1,接受lyfgenia疗法的患者仅3人,2024年q2,接受该疗法治疗的患者仅4人。同期,蓝鸟生物整个产品组合实现共27名患者接受治疗,虽然另两款疗法的商业化情况同样不甚乐观,但比起lyfgenia要略好些。
然而,lyfgenia疗法原本的患者人群空间,是要远大于这两款疗法的。
另外,蓝鸟生物对于lyfgenia这一产品,是有苦难言。lyfgenia原本是蓝鸟生物行至死穴活下去的一大筹码,被寄予厚望,约在8年前,蓝鸟生物便启动了该疗法的研发工作,但此后,该疗法上市申请遭遇了一系列挫折。尤其在2021年,fda叫停了lyfgenia面向18岁以下镰状细胞病患者的临床试验,原因是有患者发展为急性髓性白血病。此后,又由于接受治疗的患者出现了贫血现象,fda于当年年底再次对lyfgenia相关的临床研究进行部分搁置。
从目前接受治疗的患者情况来看,lyfgenia的开局是极其不顺利的。
而剩下两款疗法的商业化成绩,早已惨淡。2023年,是全球首款上市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疗法zynteglo商业化第4年,但zynteglo的年销售额仅1670万美元。该产品在欧洲、美国两地的定价分别为157.5万欧元和280万美元,市场曾经预估其销售额能在2024年达18.7亿美元。现在看起来,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着实悬殊。
同在2023年,蓝鸟生物的第二款基因疗法skysona销售额仅为1240万美元。
今年q1,蓝鸟生物净收入为1860万美元,今年q2净收入为1610万美元,环比在下降。截至今年q1,蓝鸟现金、现金等价物和限制性现金余额约为2.64亿美元,迫于无奈,蓝鸟生物进行了一笔为期五年、价值1.75亿美元的贷款,管理者称足以支撑蓝鸟运行至2026年第一季度。
尽管临时融资可以缓解短期现金紧张,但实现现金流盈亏平衡的路径并不明朗。果不其然,到了今年q2,其现金流减少至1.93亿美元,其中包括约4900万美元的限制性现金,根据当前的运营情况,蓝鸟生物预计其现金流仅能支撑公司运营至明年第二季度。
此次财报中,蓝鸟生物公布了两起人事变动,一个是更换新的首席财务官,一个是将一位颇有bd经验的业内资深人士任命为董事会成员。能够看出来,蓝鸟生物在紧急地寻找融资、“自救”方式,但现在,还来得及吗?
蓝鸟坠落
如今,蓝鸟生物笑着比哭着还难看。
2018年、2019年,这是蓝鸟生物史上最为“高光”的年份,当时,全球生物科技行业都期待着其基因疗法的诞生。而当蓝鸟生物首款基因疗法带着天价光环获批后,投资者起初还给予了超高的市场期待。
殊不知,那是下坡路的开始。
此后几年,蓝鸟生物的商业化产品组合全都大不及预期,自1992年成立以来每年的净亏损状态,并没有因为有产品商业化而得到明显好转。
惨淡营收伴随的,更是投资者的耐心逐渐告罄。很明显看到,过去3年,蓝鸟生物一路暴跌超99%。
又从2020年起,一连串问题接踵而至,商业化成绩惨淡、关闭欧洲业务、美国监管提交被推迟、经营被诟病、财务报表出现漏洞……更关键的是,曾经为蓝鸟生物造创造光荣与梦想的人,也开始先后离他而去,高管频繁更迭。
基因疗法领域,技术迭代本就最为严苛。但在近年来,蓝鸟生物的慢病毒载体路线屡受质疑,市场目光被同一领域更为前沿的crispr技术路线所夺取。
2021年,蓝鸟生物的“余粮”缩短至只能支撑其运行1年多,命运全部押注在fda的审查批准上,叠加资本寒冬,蓝鸟不得不狂裁员、搬迁总部等方式来挤出现金流。
2024年,蓝鸟没有“死”,但他的“活”却难受至极。如果蓝鸟生物真正“自爆”,那这将是罕见病基因疗法领域最大的“惨案”,无疑,这也将给市场如何理性看待细胞与基因疗法领域,带来沉思。
在这一烧钱极快的领域,做出产品了只是第一步,最关键的是如何打通终极的商业化闭环。“天价”不是一个光环,而是一个希望与绝望兼并的挑战。如果在商业化上始终碰壁,那么倒下的蓝鸟生物,绝不会是那唯一的一家企业。
5月7日,据外媒endpoint报道,工程化b细胞疗法初创公司walking fish therapeutics(wft)已经关闭。
2022年,生物医药行业露了下行的苗头;2023年,裁员潮开始;2024年,下行不但没有结束,还有了愈演愈烈的意思。
过去一周时间里,多则创新药产业链“指南”没能在二级市场激起太大的水花,令不少行业参与者心寒:创新药板块已经没人关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