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产品市场的潜力与价值,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医药巨头入场!
日前,华东医药发布公告,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华东医药(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东医药”)与北京艺妙神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艺妙神州”)正式签订了产品独家商业化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华东医药将获得艺妙神州研发的靶向cd19的自体car-t候选产品——im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注射液(简称“im19注射液”)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为此,华东医药将向艺妙神州支付1.25亿元人民币作为首付款,并承诺在达到注册及销售里程碑时支付最高不超过9.5亿元人民币的额外款项。
事实上,华东医药在此前已经将科济药业bcma car-t产品赛恺泽(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收入囊中,本次出手cd19 car-t产品,价值导向非常明确:在市场推广方面,将im19 car-t细胞注射液与其现有的重点品种如赛恺泽等进行深度整合,共享专家网络、研究及临床资源。随着国内大药企陆续进场布局car-t,在复星、药明、信达、华东等国内药企聚集的赛道上,谁将成为“卷王”?
华东全面布局car-t两次出手机会几何?
作为艺妙神州的核心产品,im19注射液针对在多种b细胞恶性肿瘤中广泛表达的cd19抗原,布局了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dlbcl)、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和套细胞淋巴瘤(mcl)三大适应症。这些疾病因复发率高、预后差,传统治疗手段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car-t疗法的出现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
目前,im19注射液的临床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该产品已在中国开展针对上述三种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其中针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末线治疗的研究即将完成ii期临床试验。初步数据显示,im19注射液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据悉,在已完成至少一次疗效评估的59例患者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神经毒性(nt)的发生率分别为42%和7%,且未出现3-4级crs或nt事件。在可评估有效性的患者中,im19注射液的最佳客观缓解率达到了76%。预计将于2024年四季度提交药品上市许可申请。
此外,im19注射液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的研究也已进入关键阶段。i期临床试验已顺利完成所有受试者回输,即将进入ii期临床试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b-all适应症的前期非注册临床研究显示,im19单次回输治疗复发难治的b-all患者完全缓解率达到97.5%,且安全性良好。
此次华东医药与艺妙神州的合作,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华东医药将获得im19注射液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这一合作将进一步丰富其在血液肿瘤领域的产品管线,并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
同时,艺妙神州将借助华东医药丰富的商业化经验和市场覆盖能力,加速im19注射液的商业化进程,以满足国内b细胞血液肿瘤患者的迫切需求。双方的合作不仅将推动国产car-t细胞治疗药物的发展,还将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华东医药在car-t市场的布局早有动作。去年年初,华东医药以“2亿元首付款 最高不超过10.25亿元人民币的注册及销售里程碑付款”成功引进科济药业bcma car-t产品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的中国大陆独家商业化权益。该产品已于今年3月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
作为国产第二款上市的bcma car-t产品,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的上市不仅丰富了华东医药的产品线,也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的地位。上市后,市场反应热烈,患者与医疗专业人士均对其疗效寄予厚望。
行业内普遍认为,华东医药通过引进外部优质car-t产品,并结合自身强大的商业化能力,迅速切入car-t市场。作为国内较早布局car-t市场的企业之一,华东医药凭借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和im19car-t细胞注射液的成功引进和商业化,已经在国内car-t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多款产品竞相上市国内市场“开卷”
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癌症发病率持续攀升,对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需求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尽管尚未实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但其显著的疗效和个体化定制的优势已预示着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11款car-t产品获批上市,其中中国占据5席,具体包括三款cd19 car-t产品和两款bcma car-t产品。
cd19作为表达于b淋巴细胞及滤泡树突状细胞表面的重要蛋白,是免疫球蛋白(ig)超家族的一员。它通过b细胞受体(bcr)依赖和非依赖方式,在b细胞的发育、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发挥关键的调节作用。目前,临床上针对cd19为靶点的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包括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和抗体偶联药物(adcs)。
在cd19 car-t产品方面,中国已取得了显著进展。去年年底,合源生物自主研发的纳基奥仑赛注射液成功在中国获批上市,这款产品不仅是中国首款具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d19 car-t细胞治疗产品,同时也是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治疗白血病的car-t产品。其独特的cd19 scfv(hi19a)结构和国际领先的生产制造工艺,在成人r/r b-all注册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了100%的生产成功率。
目前,中国市场上已有三款cd19car-t产品,分别是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以及合源生物的纳基奥仑赛注射液。
前不久,重庆精准生物cd19car-t疗法普基仑赛注射液的上市申请获得nmpa受理。公开资料显示,普基仑赛注射液由精准生物自主研发,是针对cd19阳性b细胞起源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而开发的car-t细胞免疫治疗产品。该产品对car结构进行了优化,同时采用更为安全的基因转导载体系统,从而使其具有潜在更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普基仑赛注射液用于儿童、青少年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适应症于2019年在中国获批开展注册临床研究。根据早前公布的1期注册临床数据,入组的9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cr),总体缓解率达100%,且首次达到完全缓解(cr)的患者微小残留病变也均为阴性,且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除了白血病,普基仑赛注射液也在开展用于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的研究。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还有多款cd19car-t产品正在中国进行临床研究,包括艺妙神州的im19、邦耀生物开发的靶向cd19抗原的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治疗产品tyu19、广东瑞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rjmty19注射液、重庆精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mc-1-50细胞制剂。
与此同时,多发性骨髓瘤作为一种难治性的恶性浆细胞疾病,其患病人数在中国将持续增加。据frost&sullivan估计,2023年中国多发性骨髓瘤的患病人数约为15.3万人,新发病例数为2.32万人。预计到2030年,中国多发性骨髓瘤的患病人数将增长至26.63万人。而b细胞成熟抗原(bcma)作为car-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使用最广泛、最成熟的靶点,正受到广泛关注。
2023年6月,驯鹿生物与信达生物合作开发的伊基仑赛注射液获批上市,成为首款在中国获批的bcma靶点car-t疗法,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
随后,科济药业的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也获得了nmpa的新药上市批准,这是一款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自体bcma靶向car-t细胞产品。其不俗的疗效数据吸引了华东医药的目光,后者以2亿人民币的首付款及最高不超过10.25亿元的注册及销售里程碑付款,获得了泽沃基奥仑赛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商业化权益。
在全球范围内,bcma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靶点,正成为car-t领域的竞争焦点。除了驯鹿生物的伊基仑赛注射液外,bms/蓝鸟生物的abecma和强生/传奇生物的carvykti也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多种疗法的r/r mm成人患者。值得一提的是,carvykti由传奇生物自主研发,是首个国内自主研发并在海外获批上市的细胞疗法。
在国内,仍有多款在研bcma靶向car-t疗法处于临床推进开发中,如亘喜生物的gc012、恒润达生的hr003等。由此可见,car-t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细胞治疗方法,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近年来,car-t疗法的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全球car-t市场规模已从2017年的0.1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数十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中国作为全球癌症高发国家之一,对car-t技术的需求尤为迫切,市场增长潜力巨大。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car-t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
当前,国内car-t市场的商业化合作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跨国药企通过引进海外成熟产品并在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快速占领市场;而本土企业则通过自主研发和临床试验推动国产car-t产品的上市进程。
此外,国内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也日益频繁,共同推动car-t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如复星凯特、药明巨诺、传奇生物等,均通过自主研发和临床试验推动国产car-t产品的上市进程。同时,还有众多处于研发阶段的初创企业也在积极参与这一领域。
行业内人士指出,国内car-t市场参与者众多,包括大型跨国药企如诺华、吉利德等,以及众多本土创新企业。这些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动car-t产品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然而,随着市场参与者的增加,竞争也日益激烈,内卷现象逐渐显现。
近年来,上市公司“不务正业”投入巨资炒股致亏的情况屡屡发生,这也导致了云南白药在内的多家公司宣布停止“炒股”。
华东医药2024年的开局之路不是很顺,先后陷入与青海珠峰的知识产权纠纷、新产品减肥针合作方违规宣传等风波,除此之外,ttp273项目的夭折也引起一些投资者的关心与担忧。
2023年,中国医药行业仍处于资本下行周期,严峻的形势,对价值创造的可持续性提出挑战,行业发展亟需政策引导。
2022年,生物医药行业露了下行的苗头;2023年,裁员潮开始;2024年,下行不但没有结束,还有了愈演愈烈的意思。
挺过2023的寒冬,2024的医疗赛道或将掀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