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门店关闭近千家、营收下滑的绝味食品开始卖奶茶了。9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绝味食品相关人士方面了解到,目前绝味食品已在长沙市4家门店开始推出奶茶业务,上新“绝味奶茶”。根据上述人士的说法,绝味食品奶茶业务目前只是试营业,还在试点当中。
眼下绝味食品正面临业绩增长压力和门店转型难题,探索奶茶业务被认为是绝味食品寻找新增量的尝试。不过,绝味食品一头扎进的奶茶市场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头部企业牢牢占据市场份额,绝味食品想在红海中寻找增量可能有点难。
7元一杯,绝味食品推出奶茶业务
“奶茶业务就这两个月开始的,暂时还是试营业。”9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绝味食品官方小程序发现,部分长沙市绝味门店的点单页面新增了一栏“绝味奶茶”。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绝味食品确实已经推出奶茶业务,当前上线门店只有长沙东庆街店、长沙捞刀河店、长沙中交公园店、长沙文艺路口店这4家。“目前还在试点当中,后面能否推广到北京等城市还不确定”,该工作人员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从小程序上看到,绝味食品的奶茶业务只有两款产品,分别为红豆布丁奶茶和椰椰爆珠奶绿,售价均为7元/杯。两款产品在东庆街门店的销量分别是月售60杯和77杯,在长沙文艺路口店的销量分别是月售132杯和131杯。
对于绝味食品跨界卖奶茶,消费者的反应不一。在社交平台上,有消费者表示,“奶茶更便宜,现在买不起卤味了,但还买得起奶茶”“绝味出奶茶,会是鸭脖味的吗”“为什么挤这个赛道,应该又只是噱头”……
在业内看来,绝味食品跨界进军奶茶,是看准了茶饮行业的火热。奶茶作为高频次消费品,能增强顾客黏性,而且茶饮能与卤味形成产品搭配,可以组合营销。但也有专家不看好此次跨界,认为在如今奶茶行业的激烈竞争下,留给绝味食品的机会已经不多。
“绝味食品近年来的整体表现相对平淡,在其他投资领域也同样未能取得显著的成绩。面对奶茶市场的火热,绝味食品有意进入,但目前看来,机会也是微乎其微。奶茶行业的竞争已经极为激烈,市场主要被头部企业所占据,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绝味食品想在奶茶市场取得成功,将面临不小的挑战。”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
寻找新增量
卖奶茶,绝味食品或许有更多思考,毕竟眼下其正面临业绩下滑和门店转型压力。
财报数据显示,绝味食品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元,同比下降9.73%;净利润为2.96亿元,同比增长22.2%。绝味食品方面表示,销量下降是公司营收下滑的原因之一。此外,截至2024年6月底,绝味食品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相较2023年底门店数量减少了981家。这样的业绩表现,被业界认为,推出奶茶业务是绝味食品寻找增长的一步新尝试。
今年上半年,随着卤味门店经营压力增加、单店收入减少,包括绝味食品在内的卤味品牌们纷纷开始调整门店战略。绝味食品在半年报中明确表示,“伴随着宏观需求和消费环境的转变,公司从跑马圈地式的开店策略转向精耕细作,将提升单店营收和保障加盟商生存作为首要任务,根据不同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门店,与加盟商共渡难关”。
如此之下,在门店试水奶茶,是否为绝味食品接下来调整门店经营模式、探索门店转型的动作之一,成为业内关注点。针对这些问题及门店改革举措相关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发邮件采访了绝味食品证券部人士,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绝味食品从卤味跨界到奶茶,这一举措确实大胆。虽然绝味食品在全国有大量门店,但在消费者心智中,绝味品牌长久以来等于卤味,突然推出奶茶,难免让消费者感到意外或不好接受。这种认知上的反差可能会成为其发展奶茶业务的阻碍之一。而且奶茶行业竞争极为激烈,专业奶茶品牌众多,消费者在选择奶茶时往往更倾向于那些专业品牌,其口味、品质和品牌形象都经过了长时间的市场考验。绝味食品在这一领域并没有优势可言。
詹军豪认为,绝味食品上半年门店关闭近千家且出现营收下滑,此时卖奶茶确实像是在寻找新的增长路径。但绝味食品进军奶茶行业面临诸多困难,首先就是要打破消费者的固有认知,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市场推广。其次在奶茶产品的研发、制作和供应链管理上,绝味食品也缺乏经验,可能难以与专业品牌抗衡。再者,奶茶市场现在已经高度饱和,新进入者很难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虽然现在可能会有一小部分消费者出于尝鲜心理购买绝味的奶茶,但长久来看,这对绝味食品营收的提升恐怕作用有限。
8月16日,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2024年6月7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上市公司分红规模提高,能够向市场传达公司经营稳定、盈利能力较强的信号,提高市场对其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