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象超市、盒马鲜生、朴朴买菜、叮咚买菜……如今,生鲜电商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想必商家们一定赚得盆满钵满?
但对于平台而言,想要盈利却不那么容易。今年二季度,叮咚买菜净利实现了过亿。要知道,叮咚买菜曾是亏损大户,直到去年才开始慢慢好转。如今,再次实现盈利,它做了哪些调整?
二季度净利实现过亿
8月7日,叮咚买菜发布2024年二季度(4月1日至6月30日)财报,第二季度实现营收56亿元,同比增长15.7%;gmv(商品交易总额)62.2亿元,同比增长16.8%。在non-gaap(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标准下,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近13倍。
也就是说,在今年一季度之后,叮咚买菜再次实现了gaap口径下的盈利。二季度净利润暴涨的背后,有哪些原因?
从财报来看,叮咚买菜于这一季度呈现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两大原因:用户规模和每用户平均收入的共同稳健提升。叮咚买菜高管在业绩会上披露,该季度月均下单用户数约730万,同比提升11.7%;每用户月均收入较去年同期提升6%,其中来自会员的月均收入达到500元以上。
另外,商品种类的增加也是助力之一。叮咚买菜称,该季度其在江浙沪地区的仓均日均sku数量同比提升了约20%。平台还重点拓展了“茶几休闲”场景的开发,其中,休闲百货品类商品的用户渗透和购买频次都在快速增长。
从区域来看,叮咚买菜在华东地区的增长很是亮眼,该季度上海和江浙地区gmv分别同比增长16.5%、30%左右。据了解,叮咚买菜围绕着江浙沪地区继续拓展前置仓数量,预计今年内新开约80个前置仓,目前上半年已经开出近40个,并且新仓开出后单量迅速爬坡,目前这些仓的单仓日均单量已经突破800单。
叮咚买菜二季度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2.5亿元,已连续4个季度保持净流入。截至二季度末,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在内的余额为41.6亿元。
鉴于稳健增长的业绩,叮咚买菜也进一步调高了对利润和规模的预期,预计今年以及接下来三季度的净利润和规模都会有较大幅度的同比增长,并继续实现non-gaap以及gaap标准下的盈利。
业绩盈利背后的调整
叮咚买菜的业绩,曾一言难尽。
过往财报显示,2019-2022年间,叮咚买菜净亏损分别为18.7亿元、31.8亿元、64.3亿元和8.07亿元,持续亏损。直到2023年,情况才开始好转。
其中,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模式”也成为亏损期间被诟病最多的问题。据了解,前置仓是伴随即时零售发展起来的零售运营模式,特点是主要服务于线上订单,选址要求相对较低。
前置仓最大的优势在于解决消费终端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问题,其中以生鲜产品尤甚,可以让配送更及时,提高用户体验。而对平台方而言,则运营难度较大,很容易让运营成本飙升。
下面的这组数据能让大家更直观感受一下其烧钱程度:呆萝卜2019年破产重整;“生鲜第一股”每日优鲜7年烧了140亿元,最终倒在了2022年;叮咚买菜3年烧了115亿……
不过到了去年,前置仓竟然迎来了新转折:叮咚买菜实现连续六季度盈利,朴朴超市全国超7成门店盈利……同时,前置仓也是很多类似业务平台的选择,如永辉、沃尔玛等连锁商超,以及一些社区超市。
《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3)》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间,前置仓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超过50%。从仓店数量增长情况看,2022年和2023年前置仓数量的年均增速超过100%。
同样的商业模式,为何情况却大不同?从运营情况来看,过去经营不好主要还是前期投资过重、以及品类等导致。这也就要求平台一方面要通过规模效益来盈利,另一方面还要优化商品组合、改善供应链,才能提高坪效。
叮咚买菜方面,通过调整商品供应、开发自有品牌、降低损耗、提高履约配送率等多举措来提高用户粘性和渗透率。所有商业模式最终还是要看消费者是否买单与否。回归产品本身,深耕供应链,才能更好地突围。
巨头们会更有优势
当前,生鲜电商普遍存在运营成本、获客成本高、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以叮咚为例,即便目前已经实现了盈利,但能否持续盈利也还是未知数。
另外一个现象是——不少行业巨头也在加码这一赛道,让生鲜电商竞争更激烈。去年3月,盒马鲜生宣布推出“1小时达”服务,通过大规模招募骑手来提高配送效率,旨在抢占即时配送市场的制高点。
随后不久,阿里巴巴也对其社区电商“淘菜”与即时零售平台“淘鲜达”进行了战略合并升级,打造出全新的“淘宝买菜”平台。京东也不甘落后,重新采用前置仓模式以优化供应链效率。
无疑,在生鲜电商这个赛道上,无论是资金,亦或经营,巨头们有着更明显的优势。不过,如何探索更健康、不烧钱的商业模式,才是这个赛道的重中之重。
有分析师称,生鲜电商非常适合发展预制菜,时下预制菜需求的日益旺盛,市场热度不减,预制菜的目标人群是有做饭需求和意愿的年轻人群,熟悉互联网线上操作,而生鲜电商的主要业务就是线上生鲜售卖,涉足预制菜这一领域,生鲜电商早已具备现成的基础;反过来,预制菜的盈利能力和增长空间,也为生鲜电商“厮杀江湖”的企业带来了生机,预制菜业务的优异表现,无疑能够给水深火热中的生鲜电商吃下一颗定心丸。
消费君看到,预制菜目前确实已经成为了各大生鲜电商的重要品类。以叮咚买菜为例,据财报披露,去年四季度该公司自有品牌商品用户渗透率已达73.6%,其中预制菜、猪肉、豆制品三大品类全年整体渗透率均超过50%。
如今,生鲜电商们需要的是更好的产品、更优质的供应链和更好的模式,未来更要以“质”换“量”,告别“烧钱”补贴。
蔡崇信反思阿里落后,将聚焦用户体验;多多买菜、美团优选今年目标减亏;淘宝“新疆包邮”再升级;美国零售巨头371家店关闭
合资们的日子,都不好过。
闪送宣布完成鸿蒙原生应用开发并上架。
业绩连年乏力的江淮汽车,选择抱紧华为这根“浮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