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脑血管疾病都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在中国35—75岁人群中,未破裂动脉瘤的患病率高达7%,患病人群近1亿,若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并且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如何更安全、更有效地拆解颅内动脉瘤这颗隐藏在大脑内的“不定时炸弹”,成为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突破的重要方向。近年来,“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已经成为复杂颅内动脉瘤的理想治疗手段。不过,在临床上,国内患者过去使用得更多的是欧美等国外产品。经过多年在新质生产力创新之路上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中国医疗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使越来越多的国产医疗器械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从而逐步打破欧美医疗器械垄断的局面,让治疗有了新选择。
由“堵”到“疏”全新术式
在艾柯医疗器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柯医疗”)的会议室中,摆放着一个大约成年人小臂大小的支架模型,正是公司核心产品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以下简称“lattice”)放大约300倍的样子,实际上这个支架只有2—5毫米。这枚精巧的支架将被临床医生放入患者的脑血管,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据了解,lattice是一款通过密网支架植入术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产品。比起开颅夹闭手术、弹簧圈栓塞术等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传统手段,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由过去的“堵”转为“疏”,通过植入一条小小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重塑载瘤动脉,实现术后颅内动脉瘤的闭塞和治愈。
颅内动脉瘤素有脑内“不定时炸弹”之称,它是发生在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随时可能破裂导致颅内出血。若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并且出血,它的致死致残率非常高,第一次出血的病死率在35%左右,二次出血的病死率在60%—80%。
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普及前,开颅夹闭手术曾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常用选择,开颅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时间长,患者术后感染及并发症风险高、恢复时间长,对患者和家属来说心理压力也很大。而血管介入治疗的操作是微创的,它通过患者大腿根部位置的“股动脉”和手腕位置的“桡动脉”进入血管,通过导管输送支架到患处进行动脉瘤的治疗,创伤更小,术后愈合和恢复时间也更短。
从外观来看,lattice内有一串像糖葫芦一样串起来的机械球囊,这也是lattice区别于其他同类型支架的独特创新之处。机械球囊由记忆金属丝编织而成,为自膨式设计,有较强的抗弯折、抗扭结性能,使得在支架输送过程中力的传导更为均匀;释放支架时,机械球囊和支架逐渐从微导管头端释出,同步自膨胀,辅助支架膨胀打开,有效避免支架输送过程中出现扭结等激活失败情形;实现原位释放,使得输送系统远端导丝完全锚定,实现术野内精准控制,并保障支架顺利释放时的有效贴壁,有效避免血管损伤,降低术中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科研赋能治疗可及性
lattice通过手术植入患者脑血管,是患者的“救命”器械,安全性是第一考量因素。推动lattice走出实验室、走进临床,艾柯医疗研发人员作出了不懈努力,其中也包括艾柯医疗创始人兼ceo吕怡然。
吕怡然表示,从全球来看,神经介入领域的治疗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吕怡然决心投入神经介入领域研究发展,这也是艾柯医疗成立的契机。2017年起,吕怡然就和研发团队一起,扎在实验室中,没日没夜地进行着lattice的研发和设计。历经五年,lattice终于从实验室进入真正的临床治疗。
让复杂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操作变得更简单、让更多患者得到救助,也是艾柯医疗团队致力达到的目标。lattice的输送系统近端采用漏斗夹片式设计,使得支架即使在释放失败或释放未到达准确位置时仍可以收回,进行多次重新操作释放,为手术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术中调整空间,这一设计解决了这一类型产品在临床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最大难题,大大减少了手术失败风险以及术中产品报废的风险。
可以说,lattice真正让颅内动脉瘤治疗进入“自动挡”时代,较传统的开颅夹闭和瘤体内填塞手术,流程更为优化、手术时间大幅缩短至半小时左右、手术安全性更高。
在艾柯医疗办公区的墙上,挂满了在全国各地医院手术室外拍摄的照片,既包括一线城市的知名三甲医院,也有像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这些相对偏远地区的州县级医院,lattice大大提高了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可及性。
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患者会在短时间内面临生命危险,偏远地区的患者不一定来得及前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获得及时的救治。吕怡然表示,“lattice降低了手术难度,我们让原来大专家、大医院才能做的手术已经下沉到县市级的医院,当地医生经过学习培训后也能做这样一台手术”。
从模仿到被模仿
lattice广泛在临床应用,意味着中国企业也有希望打破国际医疗器械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垄断格局。而这也正是中国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体现。
在医疗行业,新质生产力的体现是通过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等方式,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实现产品创新的秘诀则是“正向工程”的研发路径。吕怡然表示,lattice的研发过程是从治病的机理和临床医生的需求出发,走的是“正向工程”,而“模仿跟随”是走的“逆向工程”。
过去,神经介入行业壁垒极高,牢牢被欧美外资企业把控。目前,这一垄断局势正在被打破。现如今,lattice的创新之处也被其他企业争相模仿借鉴,成为了“被模仿者”。在吕怡然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只是一味地对标国外产品。艾柯医疗希望打破“模仿跟随”的技术路径,继续在创新研发方面投入,实现国产神经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真创真用”。
值得一提的是,lattice的获批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lattice是通过国家药监局绿色通道审查而获批注册的,这大大缩短了产品审批注册时间。吕怡然相信,在国家政策推动、企业自驱下,未来神经介入行业也会逐渐发展成以国产为主、进口辅助的局面,让更多患者受益,为社会创造更大的健康价值。
近期曝光的“盗卖遗体案”无疑再次证明了资本的危险性。
仟源医药副总裁顾宝平就当前医药行业的挑战与机遇、仟源医药的战略转型及未来展望等话题,与中华网财经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康科技商用数据事业部高级研究总监李鸿健深度解读处方药市场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机遇。
本周,一则“广东新冠阳性超万人”的消息成为热搜。新冠的关注度再次提高,让人想到前不久宣布不再免费的新冠疫苗。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7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2022年,信达生物喊出2027年国内产品收入达到200亿元的目标。
面对全球医药产业的激烈竞争,拜耳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
药品反垄断行业规范即将出台。
被称为“药中茅台”的片仔癀,似乎有意加快资本布局。
“中国神油”和“护肝神药”突然就要合体了。
根据中康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年全年,药品全终端增速预计降至4.9%。
作为生物传感行业的领军企业,三诺生物董事长李少波接受采访,就糖尿病管理、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等议题进行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