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正面临着2008年以来的最严峻挑战。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奶业大会上,蒙牛集团总裁高飞发表了《回归业务本质创新铸造价值,加速打造中国奶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演讲。
高飞表示,中国奶业正面临着2008年以来的最严峻挑战,但当下困扰行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依然是三大顽疾:
一是品类多元化不足、二是需供均衡性矛盾、三是产业链韧性较小。
我们必须抓住“全球奶业态势良好,中国人均饮奶量的上升空间、上升动能仍然巨大”这些有利因素,充分发挥大市场、大消费的独特优势,坚决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奶业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跃升。
结合行业观察和自身体会,蒙牛认为,当前我们应从解决“困扰行业的三个因素”入手,聚焦做好三大方面工作:
一是科研主导,开创新品类。
面对“品类多元化不足”第一大顽疾,我们首先深刻领会总书记的“大食物观”思想,在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为创新迭代做好资金、人才保障。
在极致品质的基础上,开创更多新品类、推出更多新产品、打造更多新场景,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推动“喝牛奶”向“吃牛奶”转变,从“基础营养供给”向“大健康”转变。让多种多样的奶制品,成为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
二是数智赋能,塑造新产业。
面对“需供均衡性矛盾”的第二大顽疾,我们必须抓住数智转型的机遇,不只要建造更多的灯塔工厂、智慧牧场,更要对“一棵草到一杯奶,再到一块奶酪”的产业链进行系统化、一体化重塑。消除“信息孤岛”“数据壁垒”,实现数据无缝流通、实时共享。
最终的目标,是推动产业链决策机制从“静态规划和人为调度”,向“ai辅助下的动态最优决策”转型。直击需供矛盾背后的技术瓶颈,全面激发奶业产业链的效能潜力。
三是模式创新,培养新业态。
针对“产业链韧性”的不足,在养殖领域,我们要对标国际一流,推广“种植能转换”“养殖更健康”“种养结合”新模式,推动“种、料、病、管、环”全面升级。创造成本优势,提升原奶质量、减少碳足迹。
在加工领域,要推动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升原奶利用率,降低需求波动带来的影响;减少奶酪、黄油、乳清蛋白等原料的进口依赖,为国产奶制品的品类多元化提供支撑。
在销售领域,要构建线上线下“全域融合”的新商业模式。充分利用aigc等新工具,深入洞察和触达消费者。以个性化、定制化、高敏捷度的服务,回应消费者诉求、与消费者产生共鸣。
日前,蒙牛发布公告称,陈朗先生因工作调动,已辞任蒙牛非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提名委员会主席及战略及发展委员会主席,自2024年5月22日起生效。
很显然,蒙牛的巴黎战果如何,不全取决于自身“要强”,还要考量所有参与奥运营销的对手们,以及海外作战的客场因素。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全球研发创新中心研发总监史玉东围绕“推动发展乳制品深加工产业”、“协同科技创新与标法体系”、“乳制品营养强化”等主题,提出五大建议。
乳品企业纷纷进军香港市场,逐渐将业务拓展至海外国际市场,既是国产乳品质量提升的表现,也是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结果。
全力推进营养健康饮奶水平达标另一层重要意义是,乳品消费的增长有助于带动和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