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号以来的a股超级暴涨行情中,此前长期大幅下跌的科创板,成为此轮行情表现最牛的板块之一,其中的板块中坚寒武纪,甚至一举创下股价历史新高,市值超过1400亿元。
上市4年来,寒武纪股价跟随科创板同样经历过大幅下跌,公司业绩状况也备受市场质疑。如今再次被推到历史高位之后,寒武纪亟需用实力自证身价。
巨头狂飙
寒武纪本轮创出历史新高的上涨行情,其实早在2022年底时已经开始,启动时间远早于a股和科创板整体大盘。
彼时,寒武纪股价已从上市首日的历史高位下跌超过80%,大有成为第二个中石油的趋势。
拯救寒武纪的救命稻草,无疑是chatgpt的横空出世和英伟达的强势爆发。
随之而来的是,国内ai大模型的疯狂竞争,以及国产替代的时代趋势,极大地催生了对国产算力和ai芯片的需求,踩上风口的寒武纪,股价因此迎来了飙升时刻。
2023年以来,寒武纪股价暴涨535%,在a股近700只人工智能概念股中排名第一;2024年,寒武纪股价大涨157%,仍然是表现最好的人工智能概念股之一。
寒武纪的暴涨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与ai上游产业链中光模块、pcb等早已赚得盆满钵满的公司不同,处于行业中游的寒武纪并没有相应的业绩支撑。
成立8年来,寒武纪公布的7份年报全部亏损,累计亏损额超过了50亿,今年上半年,公司仍然亏损5.3亿。
如果说科技创新企业早期盈利难还可以理解,那么研发的下降和营收的下滑,却透露出丝丝寒意。
2023年,寒武纪营收7.09亿,同比下降2.7%。研发费用11.18亿,同比下降26.63%。评价早期科技公司的两项重要财务指标,均出现成立以来第一次年度下降。
今年上半年,两项指标仍然没有起色,公司营收只有6476万,同比再次大降43%,研发费用4.47亿,同比下降7.27%。
▲来源:同花顺
股价和业绩的背离之下,聪明资金已萌生退意,上市之前的部分原始股东,早已选择在高位减持甚至清仓套现。
2022年三季报,原本持股1.17%的科大讯飞从10大流通股东中退出;2023年三季报披露时,原本持股1.74%的阿里创投也已退出十大股东之列。截至2023年10月,寒武纪的5名创始股东国投创业、南京招银、湖北招银、宁波瀚高、古生代创业均已实现清仓式减持,累计减持套现超41亿元。
相比之下,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似乎更有耐心,股价大涨一年多之后,寒武纪的股东人数不减反增。在历史高位对寒武纪仍然趋之若鹜的股民,或许是对公司当下的困境保持了足够的理解和耐心,自带光环、盛名已久的寒武纪,作为ai盛宴和国产替代的最强竞争者之一,被大家寄予了极高的期待。
盛名之下
寒武纪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却紧跟ai的时代脚步,而且自带耀眼光环。
2016年,谷歌研发的alphago机器人轻松击败韩国围棋名将李世石,被科技界定义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加速发展的象征和起点。
那年3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发布了全球首个能够“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命名为“寒武纪”,颇有些为行业开天辟地的意味。
随后课题组负责人之一陈天石将该项成果投入产业化,带领一批同样来自中科院计算所的行业精英,逐渐发展成中国ai芯片领域的标杆公司之一。
成立后的第二年,寒武纪即成为华为的供应商,其推出的1h处理器帮助华为提升了麒麟980芯片的ai性能。2017年到2019年,寒武纪对华为海思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的销售金额为771.27万元、1.14亿元,几乎成为公司所有的收入来源。
2018年,公司开始自研芯片,推出思元100云端智能芯片,第二年推出思元270云端智能芯片和思元220边缘智能芯片,实现了终端、云端、边缘端产品的完整布局。
“技术天才型”创始人、专业素质过硬的研发阵容、完整的产品布局、加上华为“ai推手身份”的加持,让寒武纪备受资本青睐。成立之初的两年多里,公司便完成6轮融资,合计募资金额46亿元,上市前估值超过200亿,跻身国内最知名的ai独角兽公司行列。
2020年7月,寒武纪登陆科创板,正赶上a股白马股大牛市阶段,顶着“ai芯片第一股”的光环,寒武纪上市当日暴涨3倍,市值冲破千亿大关。
上市即巅峰的寒武纪,危机也在这时悄然来临。
2019年,华为启动ai芯片自主化,寒武纪自此不仅少了一个大客户,更平添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2020年-2022年,失去了大客户华为的寒武纪营收增速锐减,而华为昇腾在ai芯片市场的份额则快速提升。
idc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ai加速卡出货量约为109万张,其中英伟达市场份额为85%,华为市占率为10%,百度市占率为2%、寒武纪和燧原科技均为1%。在英伟达芯片受到限制之后,华为显然已成为比寒武纪更成功的国产替代者。
行业格局和经营状况的变化,给寒武纪的股价带来了巨大压力。上市后的2年多时间,寒武纪股价经历了巨大下跌,耀眼的光环似乎也逐渐褪去。
亟需正名
与英伟达、华为等经历了数十年历练的全球巨头相比,成立8年的寒武纪既年轻又弱小,但是常年专注于ai芯片领域,也让公司积累了一定竞争力,这是寒武纪近2年股价重回巅峰的基石。
早在2021年,寒武纪即发布了首个智能训练芯片思元290,同年发布的思元370,是训练和推理一体的产品,推理算力为256tops,相当于英伟达a100的40%,训练算力为128tflops,大约是英伟达a100的20%左右,在阿里云、浪潮、曙光等服务器厂商和科大讯飞等ai算法层面的公司都有批量出货。
2023年,寒武纪发布新一代智能芯片思元590,性能直接对标a100。根据百度内部的测试结果显示,寒武纪思元590支持几乎所有的主流模型,但是不同模型的差别性非常大,有些模型的训练性能已经非常接近a100,但是也有很多模型的训练性能只能在a100的50%左右,综合性能应该接近a10080%的水平。
从技术架构来看,al芯片主要分为gpu(图形处理器)、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asic(专用集成电路)三大类。英伟达采用的gpu架构,是较为成熟的通用型人工智能芯片,包括寒武纪在内的国内产商采用的主要是asic架构,属于针对人工智能特定需求的定制芯片。2022年全球ai芯片市场中,gpu占比达到89.0%,asic还只有1%左右。
从长期来看,目前市场份额较小的asic芯片,其实蕴藏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研究数据,中国2021年ai芯片市场400亿,到2024年预计将增长到2302亿元,3年之内将增长5倍以上。国内ai芯片的高速增长,无疑会为国内主流的asic芯片提供加速赶超和替代的机会。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asic芯片的技术特点,也预示着向好的前景。
与gpu技术路线不同,asic架构通用性会比较差,但是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下,把算法固化到硬件里边,算力其实可以做到比gpu更高。
由于低功耗、高效率的特点,asic芯片特别适合功耗较低,空间较小的智能终端,比如智能手机、智能安防摄像头、智能家居、无人机等,可能成为asic芯片率先放量之处。未来随着asic芯片的不断迭代和下游的需求变化,可能还将在数据中心、自动驾驶和边缘计算等新兴领域大量替代gpu芯片。
作为国内ai芯片龙头,寒武纪显然是国产替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但是要拿到更大的蛋糕,仍然有巨大的压力。
压力首先来自资金问题。
2020年上市之初,公司募资额只有25.82亿,不到同期上市的中芯国际二十分之一,上市第三年,公司提出26.5元的定增预案,也遭遇监管质疑,最终募资额一降再降几近腰斩。芯片研发需要巨额投入,缺少造血能力的寒武纪,能否保持技术优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是供应链影响。
寒武纪的晶圆代工、芯片ip及eda工具、封装测试等供应链相对集中于美国和中国台湾省,2022年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供应链的压力对公司的影响不言而喻。
面对前所未有的时代浪潮,资本市场有信仰、有情怀,但是不可能对任何一家公司有无尽的耐心。
主题投资的热潮过去之后,市值已过千亿的寒武纪能否摆脱供应链压力并尽快实现盈利,从而实现资金上的自我造血和技术上的持续迭代,是公司赢得投资者信心的关键所在。
在诸多乐观预测后,如今,华尔街对于 ai“泡沫化”担忧有所缓解,这促使投资者重新涌入科技领域,并且重振市场对 ai 芯片行业和英伟达的热情。
近几年,非肿瘤领域的临床需求逐渐进入众多制药企业的视野,尤其是肥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炎症性肠病(ibd)等疾病领域。
继4月与协鑫科技签署42.5万吨采购合同后,5月10日,隆基绿能又与通威股份签署高纯晶硅产品销售合同,预计总金额约为39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