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2年8月1日就提交注册的北京通美晶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通美”),公司ipo至今未获批注册,目前已排队超两年。据了解,北京通美系目前沪深市场提交注册最早但仍未获批的公司。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卡在“注册关”的北京通美曾受到多次行政处罚,且公司及涉案员工被曝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然而公司在招股书中却未提及此事,证监会也曾就相关问题向北京通美发去注册阶段问询问题。
提交注册超两年未获批
据了解,北京通美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半导体材料科技企业,主要从事磷化铟衬底、砷化镓衬底、锗衬底、pbn材料及其他高纯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财务数据显示,2019—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4.62亿元、5.83亿元、8.57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3338.9万元、4822.19万元、9458.76万元。
上交所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官网显示,北京通美科创板ipo于2022年1月获得受理,当年2月进入问询阶段,公司于2022年7月上会获得通过后,在当年8月1日便提交注册。不难看出,从ipo受理到提交注册,北京通美冲a路走得颇为顺利,但未曾料到,公司卡在了注册阶段,提交注册超两年时间未能获批。
经同花顺ifind统计,北京通美系目前沪深市场提交注册最早但仍未获批的公司。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告诉北京商报记者,ipo公司“卡”在注册关,提交注册后迟迟未获批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监管政策变化、审核标准趋严、公司存在财务问题等。
据了解。此次冲击科创板上市,北京通美拟募集资金约11.67亿元,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砷化镓半导体材料项目、磷化铟(晶片)半导体材料项目、半导体材料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axt,inc.持有北京通美85.51%的股权,为公司的控股股东,axt,inc.作为美国nasdaq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散,无实际控制人,因此,北京通美亦无实际控制人。
商业秘密纠纷被追问
ipo过程中,北京通美及涉案员工曾被媒体曝光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然而,公司在招股书中对此却未有提及。对于上述情况,北京通美在ipo过程中曾多次遭监管追问,上市委曾问及公司是否涉嫌侵犯商业秘密。公司提交注册后的2022年8月10日,证监会也发出注册阶段问询问题,要求公司说明商业秘密纠纷事项进展情况,公司及子公司是否已被公安机关立案,或者未来存在被立案的可能性等。
根据北京通美此前披露的内容,公司收到相关举报信显示,公司涉事员工在举报方任职期间参与了pbn-pg复合加热器等核心产品的研发工作,掌握了其核心技术,上述技术信息属于其商业秘密。举报方认为,公司及涉事员工涉嫌侵犯其商业秘密。公司经自查后认为,公司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来源清晰,不存在侵犯举报方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情形。同时,涉事员工于2019年5月入职,不是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也不是pbn及相关领域方面的核心技术人员,且其对公司产品作出的研发贡献有限。
郑磊指出,ipo公司披露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如果ipo公司涉及立案侦查事项却选择不披露,可能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从而影响公司ipo进程,投资者也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合规情况等方面产生疑虑。
另外,报告期内,北京通美及其子公司还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或被相关主管机关处罚的情况,其中,2021年受到5次行政处罚。北京通美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主营业务含高危化学品且报告期多次受到行政处罚,相关风险是否充分披露遭上市委重点问询。
对此,北京通美曾在问询回复中表示,公司制定的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相关的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例会及会议制度、易制毒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等,公司在危险化学品方面的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能保证生产经营持续符合监管政策的要求。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北京通美方面发去采访函进行采访,但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回复。
6月底,星竞威武集团(nip group)正式递交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
据览富财经网统计,4月15日-4月19日,2家企业提交注册,2家企业顺利拿到批文,1家企业成功上市,8家企业终止审核。下周无首发上会企业。
在证监会严把上市入口关的背景下,上市门槛提高,ipo持续收紧。据统计,截至6月17日,年内超200家公司ipo终止审核,较去年同期增加86.29%。
据览富财经网统计,9月9日-9月13日,1家企业提交注册,1家企业顺利拿到批文,2家企业成功上市,1家企业终止审核。
港股年内最大ipo来了!9月9日早间,美的集团(000333)披露公告称,公司h股香港公开发售于9月9日开始,预计于9月12日结束,并预计将于9月13日公布发行价格。
刚刚结束的清明假期,虽然只有短短三天,但医疗行业仍然“热闹”,先后共有4家医疗企业折戟ipo,领域涉及医美、肿瘤早筛、创新器械和ivd。
茶饮企业选择上市既是扩张的表现,也充满了风险挑战,尤其是对于以加盟模式为主力的品牌而言,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一根紧绷的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