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母公司换帅欲救在华业务-九游会官方网站登录
大中华区换帅,重组中国业务,西班牙快时尚巨头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对中国市场“不死心”。凭借旗下快时尚品牌zara多年的开疆拓土,inditex集团在中国快时尚领域占据着一定的地位。然而,随着近年来国潮元素走红,本土品牌崛起,国外快时尚品牌逐渐走下坡路。伴随着关店收缩战略,inditex集团在中国市场还有多少机会?
12月20日,有消息称,inditex集团正在重组中国市场业务,并已提拔 eugenio bregolat接替eva serrano出任新的大中华区总裁。据了解,eugenio bregolat加入inditex集团已超过十年,一直在中国上海任职,对中国市场颇有研究。不难看出,inditex集团在中国市场业务层面、管理层面作出的调整,寄托着一定的希翼。
对于inditex集团,普通消费者或许有些陌生,但提到该集团旗下的快时尚品牌zara,知道甚至熟悉的大有人在。
2006年,inditex集团推动旗下快时尚品牌zara进入中国市场,一路高歌猛进,高峰时期在国内市场开出超190家门店。随着此后多年的发展,zara一度在中国快时尚领域与h&m、优衣库占据着三巨头的位置。
虽然inditex集团不断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也有意发力中国市场,但不可否认的是,inditex集团在中国市场正在走下坡路。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inditex集团亏损15亿元;2020财年全年,inditex集团收入同比下滑27.9%至204.02亿欧元,净利润下滑69.6%至11.06亿欧元。
基于此,inditex集团在2020年6月宣布2020-2022年发展计划,将在全球范围内永久关闭旗下1000-1200家门店。
inditex集团的这种收缩战略在中国市场尤为明显。2021年初,inditex宣布将关闭旗下bershka、pull&bear、stradivarius三个快时尚品牌所有实体门店,仅保留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官网和天猫旗舰店等线上电商渠道。2022年7月,inditex集团再次宣布停止中国市场线上电商渠道在线订单服务,这被业界认为是inditex集团三大快时尚品牌彻底退出中国市场。截至目前,inditex集团只保留 zara、massimo dutti、oysho 和 zara home在中国市场的运营。
关于zara品牌,其在中国市场的关店潮早已开始。2017年,zara关闭了国内最大的旗舰店;2019年6月,zara接连关闭了两家北京核心商圈的门店,随后的2019年底,zara关闭武汉所有店铺。
事实上,不仅zara一家快时尚品牌在走下坡路,h&m、优衣库、gap等快时尚品牌近两年的日子也不好过。
今年3月31日,h&m旗下的monki天猫官方旗舰店闭店;同时,该品牌的在中国的最后一家线下门店也永久关闭。6月24日,h&m关闭了营业15年的位于上海淮海中路的内地首店。截至2022年2月28日,h&m集团旗下所有品牌的门店总数为4721家,较2021年同期减少228家。优衣库母公司同样在2022财年中报披露称,中国市场的销售收益下降,在大中华区暂时关闭133家门店。2022年11月期间,美国快时尚品牌gap出售大中华区业务,退出中国市场。
“近两年来,随着本土品牌向一二线市场发展,在渠道、产品创新层面投入的加大,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的竞争博弈加大,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受到一定的压缩。”中国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表示。
在外资快时尚品牌“失势”之际,一些本土快时尚品牌逐渐崛起。
2022年“6·18”期间,本土快时尚品牌urban revivo排名女装类目第一,此前长期位居榜首的优衣库此次排名第二,另一本土快时尚品牌mo&co.位居第三。此外,本土运动服饰品牌李宁、安踏、特步等品牌逐渐崛起,安踏甚至一度超越阿迪达斯等外资运动巨头。
虽面临着一定的竞争,外资快时尚品牌也并不想就此放弃中国市场这块肥肉。据了解,inditex集团在关闭门店的同时,在电子商务领域投资10亿欧元,加速发展线上业务;而h&m、优衣库等品牌也都在不断推动数字化转型。
北京商报记者张君花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承认“地产反哺”地铁公司的tod算盘
深铁741亿元、广铁589亿元,京投、杭铁、苏州轨交也分别在各自大本营拿地,甚至连沈阳地铁也不甘示弱,在沈阳二批次集中供地的10宗地块里独自...
前有李一男,今有稚晖君,百万年薪留不住华为天才少年
稚晖君没有等到丰收季。他曾在微博上预告过,主线项目要做的产品会在今年年底搞定,昇腾芯片的新开发者套件也会在明年初发布,性价比将比上一代芯片有...
新冠“乙类乙管”后热门旅游地搜索量大涨:旅游业全面复苏号角吹响
这也意味着,亚洲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可能终于要迎来疫情三年后的“过年”了。心心念念的中国游客即将回归,将烟火气带回整个亚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