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九游会官方网站登录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12月29日,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近日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到,要规范非学科类培训日常运营。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
单次收费不超过5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意见》对于非学科培训的规范从培训时间和培训价格均提出明确标准。《意见》强调,要规范非学科类培训日常运营。非学科类的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不得晚于21:00。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要坚持公益属性,实行明码标价和信息公开。培训收费实行指定银行、专用账户、专款管理,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鼓励采取先提供培训服务后收费方式运营。在收费方面,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
素履咨询创始人郁苗认为,自双减政策落实以来,中小学生课余时间增多,叠加体育、艺术成绩在中考中占比提升,使得体育、艺术类的培训逐渐开始产生了一些类似学科培训的效应。同时由于少儿编程、机器人、围棋、国际象棋等素质培训品类容易说服家长相信其“启发逻辑思维”“启发数理思维”的功能,进而在双减之后成为热门的素质赛道。此次《意见》的出台恰恰是为了防止“素质学科化”的培训市场现象,达到给学生和家长真正减负。郁苗表示:“十三部门对非学科培训的规范意见,与此前的学科培训基本一致,标准统一、便于管理,也有利于最大限度保护家长和学生的利益。”
不得聘用在职在岗教师
对于非学科培训的培训师资,《意见》也有明确要求。《意见》强调,非学科类培训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相应类别的职业(专业)能力资质。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在岗教师,聘用外籍人员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非学科类机构须依法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后,再依法进行法人登记。要对现有机构进行全面排查、对标整改。
《意见》如何解决非学科类培训从业人员缺乏资质的问题?对此,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表示,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是衡量一个机构是否正规的重要标准。教育部、人社部在2021年9月印发的《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中,即对非学科类培训从业人员作出规定,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
针对从业人员资质问题,《意见》除要求所聘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相应类别的职业(专业)能力或具有相应类别的教师资格证外,还规定具体的职业(专业)能力资质标准可由省级以上主管部门明确,以便各部门、各省细化落实。
郁苗也表示,结合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中小培训机构面临的合规挑战更大。因为它们在合规化过程中需要面临重新招聘和培养部分新师资,在此期间可能还会面临部分学员的流失。“好在从《意见》到具体实施细则的产生与执行,中间有一个过渡期,机构可以通过《意见》确定的方向来逐步进行调整,这也是未来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
做好规范治理配套改革
在对非学科培训的师资、收费和培训时间进行明文规定的同时,《意见》也提出要做好非学科类培训规范治理的配套改革。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加强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配备补充,开齐开足上好音体美课程;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各方面社会资源,积极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等参与支持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非学科培训,包括传统的音体美相关培训,和近年来比较火爆的少儿编程和机器人培训等,均有以课外服务采购的方式进入到公立学校的“课后三点半”中。此次《意见》也明确提出,各地根据需求可以适当引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引进的培训项目费用标准要明显低于培训机构在校外提供同质培训服务的收费标准。
一位非学科培训的从业者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下一步他们也将结合《意见》对进校服务的价格进行相应调整。随着《意见》在各地的进一步落实,校外培训的规范化运营也在稳步推进。
北京商报记者程铭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为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严防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泛滥,全国各地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全面开展线下排查,深入实施线上巡查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双减”压缩了学科类培训机构生存空间,非学科类培训“趁机起势”,但不能任其野蛮生长,必须纳入法治轨道,强化...
培训质量不高、价格肆意上涨、场地存在安全隐患……3月3日,针对现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存在的种种弊病,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
中消协今天发布《2021年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指出,当前校外教育培训行业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校外培训作为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补充...
经历了从峰顶跌落谷底的两年后,高途似乎终于看到了些许光亮——2021财年的最后一个季度,高途实现了扭亏为盈。高途开始回血了?财报发布后连续三...
今年教育部将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果和治理隐形变异作为重中之重。...
据教育部网站,为加强艺考培训机构规范管理,防范遏制机构及其人员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近日教育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作出部...
据教育部消息,为切实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切实维护群众权益,教育部不断完善核查处置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校外培训投诉举报核查...
11月22日美股盘前,高途发布了2022财年q3财务报告。就在财报披露的前一夜,因为连续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低于1美元,高途收到了纽交所的...
起底教培业违规引流产业链:假公益,真卖课?
企业往往自称“文化局”等部门工作人员,以假冒公文要求学校转发相关通知到家长群。通知会要求家长收看直播课程,这些课程大多冠以“家庭教育”、“安...